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2025.09.29 21:11 臺北時間

時事

10月即將迎來中秋、雙十、光復連假,醫師謝宗學擔憂,人流移動巨大是流感疫情的催化劑。(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10月即將迎來中秋、雙十、光復連假,醫師謝宗學擔憂,人流移動巨大是流感疫情的催化劑。(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教師節連續假期即將結束,下個月還有中秋、雙十、光復連假,許多上班族已安排好如何休假。不過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今(29)日於臉書粉專擔憂po文,連續假期多,人流移動巨大,正是疫情的催化劑,若不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流感疫情繼續升溫,「醫療體系將開始緊繃甚至無法負荷」。

10月即將迎來中秋、雙十、光復連假,有許多網友戲稱是試辦「週休三日」,民眾勢必會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南來北往。醫師謝宗學今於臉書po文,指昨(28)日兒急值班同仁回報,單日來診量又創非過年時段新高,其中罹患流感的孩子占大多數。

謝宗學坦言,在流感病人基數變大的情形下,一些併發症開始出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3天後仍不退燒,併發肺炎或次發性細菌感染;燒退了但突然小腿酸痛到無法走路,肌肉酵素上升出現肌肉發炎症狀;高燒後出現幻聽幻覺,疑似併發腦炎;高燒後沒多久意識喪失、抽筋、腦壓飆高,併發嚴重腦炎住進加護病房急救。

謝宗學再次強調,流感不是一般感冒,是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感染症,抗病毒藥物不能100%防止併發症出現,接種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但在10月新年度流感疫苗開打前,人潮擁擠、通風不好的情形下,都建議戴上口罩。

謝宗學更憂心表示,9月底到10月連續假期多,人流移動巨大,正是疫情的催化劑。看到重新開幕的百貨公司,大量湧進人潮的影片,其中有戴口罩的民眾少之又少,其實覺得很憂心。如果沒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流感疫情繼續升溫,「醫療體系將開始緊繃甚至無法負荷,深深的危機感湧上心頭,無法散去。」

更新時間|2025.09.29 21: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花蓮光復鄉近日災後救援行動持續展開,大批熱心民眾自發投入清理與協助,不過人潮與車流湧入,導致市區交通壅塞,甚至傳出義煮團與醫療團體車輛一度遭警方攔下。縣府表示,當前交通管制主要是為了確保重型機具能優先進出災區,後續會視情況「滾動調整」,盼兼顧救災效率與民眾便利。


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3日發生溢流,造成至少17人罹難、7人失聯,當地持續維持紅色警戒。光復鄉人口約1.1萬人,但災後湧入人潮驟增,27日台鐵光復站單日運量即突破3萬人次,加上各地車隊、志工與物資運輸車輛陸續進入,使原本受災的道路交通雪上加霜。






光復市區遭泥水覆蓋,災後清淤作業展開後,大量淤泥堆置路邊,壓縮通行空間,更加劇塞車狀況。為了維持秩序與提升清運效率,縣府宣布自今天起啟動單線管制措施,範圍包括東界佛祖街、西界台九線、南界中正路一段、北界武昌街,並由交管人員引導車輛單向通行。


在動線規畫上,中正路一段將採取由西往東單向行駛,銜接光豐公路;佛祖街、學士街與武昌街則會導向林森路,車輛需往北行至馬太鞍溪橋南端迴轉,再沿台九線往南駛至中興橋北端折返,以完成環狀單向管制。縣府呼籲民眾及所有用路人配合交管指揮,讓重型機具、救援車隊及清淤作業得以順利進行,加速災區復原。

光復災區塞爆!醫療車與義煮志工進不去 縣府:救災車優先通行

花蓮光復鄉近日災後救援行動持續展開,大批熱心民眾自發投入清理與協助,不過人潮與車流湧入,導致市區交通壅塞,甚至傳出義煮團…

中央與地方救災不再「多頭馬車」 花蓮縣府將首派員參加政院記者會

花蓮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行政院長卓榮泰、立委傅崐萁24日勘災卻兩度大吵,中央、地方分別救災變成「多頭馬車」挨批,最後…

中央救災總指揮 難協調國防部大將軍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災後六天仍見道路上仍滿是淤泥,且清理愈加困難,專家質疑現場指揮層級太低;另一…

災民、鏟子超人都需要!醫療站缺運動飲料 在地人勸必防小黑蚊:被叮超腫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許多熱心的「鏟子超人」湧入災區救災。一名當地醫護人員發文,稱醫療站非常需要「舒跑」或能補充電解質的東西;另外有網友提醒錢去救災一定要帶小黑蚊專用的「防蚊液」,以免被咬的全身都是。

協助志工赴花蓮光復鄉救災 台鐵29日加開9列車

為了協助志工前往花蓮光復鄉救災,台鐵宣布今天再加開9列次列車,且上下行列車增停光復站等疏運措施

【總編開箱】從事先預警到事後重建 光復洪災映照政府的無能與失職

花蓮縣光復鄉的洪災進入第六天,連日來中央、地方互推責任、多頭馬車指揮的救災紊亂現況,災民一句「政府的災後救援真的比民間人士慢很多」,不只映照出政府的顢頇無能與失職,從事先預警到事後重建,中央與地方都有值得檢討之處,未來究責應避免淪為另一場政治鬥爭。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