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台東報導

為提升偏鄉地區醫療照護的可近性與行動力,凡菘電子有限公司王凱民董事長捐贈一部巡迴醫療車予臺東縣,臺東縣衛生局特別於日前舉辦捐贈儀式,衛生局表示,這部巡迴醫療車將移交大武鄉衛生所,以支援大武鄉醫療服務,用實際行動支持在地長照與基層醫療。

捐贈儀式由臺東縣衛生局局長孫國平代表受贈,並頒發感謝狀予凡菘電子有限公司,感謝企業展現深厚的在地關懷與社會責任。此外,大武鄉衛生所主任陳金蘭亦率同仁親自出席,代表當地居民對企業善舉致上由衷感謝。

臺東縣衛生局表示,臺東幅員遼闊,尤其大武鄉地處本縣南端,部分村落地勢偏遠,居民就醫往往需要仰賴巡迴服務,此次捐贈的巡迴醫療車,將成為前線醫護人員的重要工具,提供健康檢查、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種與健康諮詢等行動服務,讓醫療深入社區、服務貼近民眾。

衛生局局長孫國平指出,該車將支援大武鄉各村的巡診行程,提升基層健康照護量能,並配合臺東縣長照政策,延伸社區整合照護功能,守護長者與弱勢族群的健康福祉。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眼瞼局部紅腫疼痛、出現小膿包、異物感、眼瞼分泌物多及眼瞼沉重是「麥粒腫」常見5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眼睛怎麼長了痘痘?疼痛紅腫還有異物感,可能是麥粒腫!高雄五福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粘靖旻在臉書「粘靖旻眼科女醫師 高雄諾貝爾 屏東 東港」指出,麥粒腫(Stye/Hordeolum),也就是常見的針眼,是眼瞼邊緣或眼瞼內側腺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處理不當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麥粒腫的5大典型症狀

●眼瞼局部紅腫疼痛

最早期也最明顯的症狀!你會發現眼瞼某個區域開始紅腫,觸摸時有明顯疼痛感。且疼痛往往是持續性的鈍痛,眨眼或觸碰時會加劇,讓人相當不舒服。

●眼瞼邊緣出現小膿包

隨著感染進展,紅腫區域會逐漸形成一個黃白色的小膿包,通常位於睫毛根部附近。這個膿包可能會自行破潰流膿,但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壓!

如果你發現膿包持續增大,或是出現多個膿包,代表感染可能加重,需要立即就醫。

●異物感與刺痛感

許多患者描述有「眼睛裡好像有沙子」的感覺,伴隨著間歇性的刺痛。這是因為腫脹的組織壓迫到眼球表面,造成不適感。眨眼時症狀會特別明顯。

●眼瞼沉重感與睜眼困難

腫脹會讓眼瞼變得沉重,嚴重時甚至難以完全睜開眼睛!很多患者早上起床時會發現患側眼睛「睜不太開」,這是典型的麥粒腫症狀之一。

●淚液分泌增加與畏光

感染刺激會讓眼睛分泌更多淚液,同時對光線變得敏感。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正常光線下,也會覺得刺眼,想要避開明亮的環境。

粘靖旻提醒,如果有持續的眼瞼不適,不要自行猜測或拖延,請盡快到眼科門診檢查,讓專業醫師評估你的狀況,給予最適合的治療建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幾個主要的醫療組織週一聯手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告上法院,原因是他決定把COVID-19疫苗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的接種計畫中移除。

這些醫療團體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他們在訴狀中表示,這項政策完全缺乏科學根據,會讓兒童和孕婦面臨「嚴重且立即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感染可預防的疾病,還可能造成長期傷害甚至死亡。

原告指控肯尼迪試圖摧毀國會授權、長期以來仰賴科學證據維護公共健康的疫苗制度,這套制度幫助美國避免了無數人命損失。除了撤下疫苗建議,肯尼迪還一口氣開除CDC負責疫苗政策的17位專家,改由7名新人接任,其中一些人過去就主張反對疫苗。

截至目前,HHS尚未針對這起訴訟發表任何回應。肯尼迪長期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這次政策變動也讓許多醫療專業團體和公共衛生專家感到震驚與憂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本報訊)教育部國教署長期致力於從教育扎根,結合衛生福利部、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專家學者等各界資源,持續深化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工作,透過學校-家庭-社區結盟及健康促進活動之落實,讓親師生對健康議題有普遍的了解,建立共同推動健康促進共識,進而提升親師生健康素養,普及健康態度與行為實踐,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齊心營造健康幸福校園,也響應總統「健康台灣」全民健康之願景;國教署持續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並於113學年度計畫評選出前一學年度積極投入健康促進工作且成效卓越的縣市,計有「特優獎」4縣市、「優等獎」7縣市,共11縣市獲獎,成效斐然。

▲臺南市-健康我最行闖關活動(照片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

「特優獎」臺北市整合跨局處資源並攜手醫療院所,透過愛眼護照、親職講座、口腔檢查及牙醫師塗氟等措施,有效提升親師生視力保健素養並降低學生齲齒率;新北市攜手大專校院,首創AI機器人密室逃脫情境融入校園電子煙防制創新教學及健康識能競賽新北電競王,結合跨局處合作,因校制宜採取三化三力策略,強化學生健康素養及生活技能;嘉義縣結合牙醫師、藥師公會及地區教學醫院等單位,與衛生局充分合作,運用行動醫療車送愛到山區偏遠學校,提供健康資源及師生照護,讓健促理念落實札根;臺南市推動健康護照,搭配點數獎勵機制,鼓勵學生規律運動,落實健康行為,並於偏鄉學校設置牙科診療椅,發展豐富多元的健促特色活動,強化健康行動力。

公私教育單位協力與跨部合作 齊心實踐健康幸福校園

▲新竹市-成癮物質資訊融入教學(照片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

「優等獎」桃園市跨局處結合藥師公會等資源人力,辦理神農小學堂健康知識創意競賽,深化學生正確用藥與珍惜健保等健康識能;新竹市全市動員,推動學生參與倡議賦能,將健康行為融入課程及生活技能中,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彰化縣結合民間與跨局處資源,推行「築底-建構-推展」策略,親師生共力打造減糖校園,並辦理一元慢跑活動,強化學生健康體位;南投縣透過教師增能,將教學課程及校園活動結合健康桌遊與藝術,培養學生正向心理健康與社會情緒力;高雄市結盟醫療院所等資源,持續擴展健康學園,並推動健康促進幼兒園,辦理教保服務人員健康課程或實作研習;宜蘭縣建立教育與衛生合作模式,提供專業指導與資源媒合,建構全縣性健康促進考評機制,持續精進與提升學生健康發展;屏東縣攜手親師生及社區,共同將學校打造成健康場域,並與牙醫師公會辦理潔牙比賽,推廣餐後潔牙重要性,強化學生正確潔牙技能。

公私教育單位協力與跨部合作 齊心實踐健康幸福校園

▲南投縣-「五正四樂」健康桌遊師資增能研習(照片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提供)

國教署表示,健康福祉不僅是教育願景,更是親師生共同實踐的行動歷程,透過公私協力與跨部會合作,讓健康促進深入校園,並與家庭、社區緊密連結,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讓健康成為生活日常。相關成果與資源,至臺灣健康促進學校網站(https://hps.hphe.ntnu.edu.tw/)瀏覽與推廣運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指出,長夏養生要以養脾為主,可以吃助於排濕的絲瓜、薏仁、綠豆等食物。(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暑節氣將至,當心炎熱暑氣傷身!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黃玉芬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古代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是一年中高溫逐漸增強、濕氣漸盛的時候。她列出有助於防範暑氣的3類食物,如祛濕的絲瓜、健脾的紅棗、養陰的沙參等。

黃玉芬提到,小暑過後,如蒸籠般悶熱的天氣常讓人感到心浮氣躁、食慾不振。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為了降溫解渴,喜歡大啖冰品、冷飲、生食,容易傷及脾胃,臨床上出現腸胃症狀特別多。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應順應節氣變化、適當清熱祛暑、養陰健脾,才能安然度過盛夏,不讓暑氣傷身。

小暑常見不適 頭暈、胸悶又煩躁

黃玉芬分享,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之間稱為「長夏」,橫跨7、8月。夏日酷暑容易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往往導致體質虛弱的人毛孔排出汗液不暢快,進而引起濕熱,悶在身體裡面,耗損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食慾變差還不想進食。

她表示,脾胃之氣升發不利,則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腹脹、腹瀉,伴隨精神不濟、胸悶、頭暈、頭痛、頭重、煩躁口渴的狀況,這稱為「疰夏」。因此,平時素有「氣陰兩虛」或「脾氣虛弱」之人,要特別注意被外界環境變化所引動的情形。

中醫表示,脾胃功能失調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小暑飲食重點 祛濕、疏肝健脾

●排濕:黃帝內經提到「長夏應脾而變化」,長夏養生要以保養脾臟為主,脾胃狀況好,氣的升降出入便能如常運作,全身的津液輸佈及水分代謝才會正常。推薦服用藿香、佩蘭、薏仁、綠豆、絲瓜等。

●養肝健脾:可依著「酸辛化甘」理念來飲食。比如「酸」能收澀,少量不僅能疏肝,還能助長食慾,推薦食用洛神、烏梅、山楂等;「甘味」則能養脾,如酸辣湯(建議勾芡不宜太厚)、山藥、紅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等。

●養陰:暑濕或暑熱久了容易出現氣陰不足的情況,當疲倦、口乾舌燥、汗出多、胸悶感襲來,可以選擇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

日常保健5重點

●飲食:避免過量冷飲或生冷食,尤其激烈運動後更需避開。

●空調:不要直吹頭部、腹部。

●穿搭:近幾年流行的露肚裝,也應少穿以免風寒入侵腹部影響腸胃、婦科。

●運動時間:盡量錯開正午高溫期在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補充電解質。

中醫提醒,小暑期間,盡量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於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電解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穴位按摩:

1.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開關通竅,清熱解表。

2.風池穴:

位置:位於頸後枕骨下緣、兩筋外側凹陷處,按之微微痠脹可緩解肩膀肌肉僵硬。

功效:緩解頸部僵硬,祛風解表,舒緩頭痛。

3.內關穴:

位置:前臂內側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3指幅的高度。

功效: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另j外,還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4.手解穴:

位置:手掌朝上,於第5掌骨與第4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1寸為手解1穴。手解1穴近端5分為手解2穴。

功效:手解穴為董氏32解穴之一,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效果神速,是最佳之止痛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中)與夫人馮貞芬(左)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高醫岡山醫院,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醫岡山醫院開院屆滿週年,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與夫人馮貞芬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院方,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

邱良進為高醫大第25屆傑出校友、國際獅子會總監,一向熱心社會公益的他,回饋母校不遺餘力,今年3月接任高醫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募款1000萬元為母校購置偏鄉服務醫療車,更發起「起飛圓夢助學金」500萬元募款計畫,在校友及獅子會友熱心響應下,已順利達標,共募得651萬元,將專款專用,讓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除捐助各項教育基金、獎助學金及國際醫療援助金,出資修繕高醫大醫管資教室「良進講堂」,邱良進至今已先後捐贈7部車輛給高醫體系,包括在地關懷車、偏鄉服務醫療車、醫療巡迴車和福祉車等,社區健康巡迴車為高醫體系的醫療巡迴車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邱良進有感而發表示,自己與妻子在高醫相遇相知,3個孩子也在高醫出生,全家包括女婿在內6名成員,就有4位就讀高醫,與母校緣牽一生,自己6年前因頸椎壓迫神經,下半身麻木無法動彈,幸得高醫大副校長、神經外科醫師林志隆施行9小時的手術治療,才得以康復,歷劫重生後,對母校高醫大及體系醫院心懷感恩。

高醫岡山院長黃炫廸表示,去年開院以來,院方積極推動社區醫療與健康促進,與12群社區醫療群簽約建立轉診制度,並與居護所合作居家醫療、安寧療護,打造整合型居家照護服務,院方並承接衛生所相關業務,協辦整合性篩檢、疫苗接種,走入社區及長照據點,持續舉辦健康衛教講座。

他說,健康巡迴車將大幅提升醫院深耕在地健康的行動力,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強化居家醫療、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等服務,真正做到「醫療無距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更能強化長輩認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現在,有越來越多失智症患者也透過農場的綠色處方而受惠。專家指出,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挪威鼓勵日間照護服務的民眾,能走進農場;國內則有長庚團隊開發VR園藝任務,強化長輩心智認知功能。

BBC》報導,來自挪威的瑪麗安娜・羅格塔德(Marianne Rogstad)是退休奶奶,她曾在瑞士擔任飯店接待工作長達50年,天天接觸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但當她退休回到挪威後,卻被診斷出失智症,不久便開始封閉自己,失去過去那些讓她大腦活躍的刺激來源。直到她到奧斯陸郊外的「護理農場」(Impulssenter),情況才轉變。

羅格塔德每週在護理農場待3天,種菜、餵牛,享受大自然的輕鬆愜意。挪威的「護理農場」模式為失智症患者以及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具有希望的「綠色處方」。

溫哥華家庭醫生、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梅麗莎・藍(Melissa Lem)說,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積極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更多的身體活動可以改善身心健康,而園藝能進一步強化這些益處,」她說。

科學證實:園藝是「大腦的健身房」

新數據揭示了園藝的益處。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探討園藝活動與人類一生中智力變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研究比較了11歲和79歲參與者的智力測驗分數。結果顯示,花時間進行園藝活動的人,其認知能力的提升的程度,比從未或很少進行園藝活動的人更大。該研究的研究員珍妮·科利(Janie Corley)說,參與園藝活動、學習植物知識,或是日常維護花園,這些過程都需要動用到大腦的多種複雜功能,例如,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科利表示,這些益處有一部分可能與「用進廢退」的認知理論有關。這個理論指出,人的大腦功能在年老後是否仍然靈活,大多數取決於平常是否常使用。如果不再做那些能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事情,那些區域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園藝不只應用在農場幫助長者,也能結合科技,達到提升認知的效果。舉例來說,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吳菁宜、莊宜靜與電機系林韋丞等教師跨領域合作,打造虛擬實境(VR)園藝情境任務,設計整套心智活動訓練,讓高齡者可以沉浸其中,強化心智與促進認知功能進步。

研究團隊應用高解析度大於1000dpi與幾近同步的顯示面板,採用已有實證驗證的訓練活動,讓認知衰退的長者沉浸於虛擬實境,在最貼近其生活情境的場景,讓長者從事感興趣的大腦園藝訓練活動。

這項透過一系列情境任務,可提升長輩各式基本與進階認知功能,包含持續性、分散性注意力,以及處理速度能力、工作記憶力與執行功能。系統還可視長者的執行表現,決定難度提高或降低,能給予更適切的挑戰任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盛夏時節,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中醫師指出,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養生要點在於少熬夜、飲食最好保持清淡;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盛夏時節,氣溫飆升,出汗量也跟著增加,然而,許多人會發現,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疲累無力、皮膚乾癢?上璽中醫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這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夏日養生要點,飲食最好保持清淡,才能讓身體減少負擔。

余雅雯於臉書專頁「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分享,中醫所說的「津液」,是除了血液之外,滋潤身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水分液體,如眼淚、唾液、汗液、消化液、大腸液、關節液、尿液等。身體的津液一旦失調,大致上有2種情況,包括供應不足與停滯。

當人體的津液不足,有津傷、陰虛時,會出現哪些症狀?余雅雯說明,有些人在太熱的環境中會不斷出汗,或是一直上吐下瀉。若是出血多也會造成「陰虛」,使肌膚乾燥、彈性變差、唇口乾舌燥、有燥熱感、皮膚泛紅、尿少色深、關節疼痛。

水喝多就不會缺津液了嗎?余雅雯表示,其實不一定,有些人明明喝很多水,卻還是容易水腫、疲憊、頭重重的、皮膚容易出現濕疹,這是因為水分代謝不良,導致「水滯」。

余雅雯接續說,身體的水分都是通過五臟六腑來調節,讓該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廢水就會排除出來,一旦臟腑衰弱,就會影響水分代謝,停滯在人體中,產生像是水腫、眩暈、皮膚濕疹、莫名疲累感、肢體沉重、白帶、痰飲等現象。痰飲」不是感冒產生的痰,而是水滯造成的結果現象。

余雅雯總結夏日養生要點:

●少熬夜、避免劇烈情緒起伏,有助於「護陰養津」

●可飲用生津止渴的天然茶飲

●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厚味,減少脾胃負擔

●若出現明顯水腫、四肢沉重,建議調整飲水方式,或諮詢中醫師體質調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為維護新住民心理健康,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連續第5年與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合作辦理「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宣導講座,今天(7/5)特別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介紹情緒與身體疲倦的關聯,共有20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參與活動的李小姐表示:「原本只覺得時常感到累,但其實是心裡有壓力沒有說出來。今天學到要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在手作裝飾杯子蛋糕時很開心、放鬆,還能將作品帶回家和家人分享,是很特別的體驗!」

新住民女性在面對生活適應、家庭責任與語言障礙時,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疲倦,卻不清楚原因,其實這些「莫名的疲倦」常與情緒壓力有關。在劉依函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透過簡單的情緒探索技巧,幫助學員們認識壓力來源,學習如何調整心情與生活節奏,並透過「杯子蛋糕裝飾」手作課程,讓大家在創作與甜點療癒中放鬆心情,以溫柔的方式與自己重新連結。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張賢政局長表示,心理健康與生活習慣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新住民在異地生活承擔許多角色壓力,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資源接軌,有助於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心理韌性。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與心理健康融合的衛教活動,提供更多理解與陪伴。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人際問題等所造成之壓力,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24566185,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另,本市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市民朋友,每人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請市民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另,今(114)年度「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活動,還有1場次,歡迎本市新住民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上衛生局網站(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1363-302868.html)查詢或撥打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2431-4284轉506黃社工洽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北農指出,料理時若擔心麻竹筍有苦味,可以先將其切塊或切絲後,再用水煮,這樣會更甘甜順口。(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擁有竹界巨星稱號的麻竹筍,是盛夏當季的美味食材。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於臉書專頁「臺北農產」發影片分享,麻竹筍肉質粗、高纖,但吃起來卻清脆甘甜;料理時若擔心有苦味,可以先將其切塊或切絲後水煮即可。

北農指出,每到夏天,市場上總會出現1位「體型最霸氣」的竹筍,也就是麻竹筍,又稱大葉麻竹。它是食用竹筍中個頭最大的,口感鮮甜爽脆,不僅能涼拌、清炒、煮湯,還能製成筍乾、醬筍等加工品,變化多樣。

北農表示,麻竹筍是食用竹筍中個頭最大的,做法多樣,不僅能清炒、煮湯,還能製成筍乾、醬筍等加工品。(資料照)

麻竹筍小百科

●產期:每年5月到11月。

●外觀:無毛淡黃外殼,圓錐筍形好辨認。

●口感:肉質偏粗、纖維較多,但吃起來特別清甜爽脆。

●生長環境:低海拔、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最適合麻竹筍生長。

農糧署補充,麻竹筍主要產地在南投、雲林及嘉義縣,由於日治時代大量種植麻竹,發展造紙業,且經常以筍乾出口日本供拉麵配料使用,使古坑鄉成為麻竹筍王國。

最後,北農也分享料理麻竹筍不苦澀的小撇步:烹煮前先將麻竹筍切塊或切絲,再用水煮過即可。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去除苦味,讓清炒、煮湯的風味更加甘甜順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