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攝取「2高1低」 健康控糖降低糖尿病風險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每天攝取2份水果的人,糖尿病發生風險可降低36%。(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王景淵醫師(左)與何明華營養師(右)表示,控糖飲食,水果不可缺,具有高營養密度可維持健康。
(記者林惠琴攝)

每天選對水果、吃對份量,有助遠離糖尿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表示,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友應均衡攝取包含水果在內的6大類食物,每天食用高營養密度、高膳食纖維與低GI(升糖指數)的「2高1低」水果,例如奇異果、芭樂、橘子等達到2顆棒球或網球大小份量,反而可控糖甚至降低糖尿病風險。

▲奇異果是高膳食纖維、高營養密度與低GI的水果。
(記者林惠琴攝)

高營養密度、高膳食纖維與低GI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王景淵表示,根據2019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8%;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也發現,19歲以上國人血糖達糖尿病前期水平更有25.5%,粗估全台約600萬名已罹病或潛在糖友。

王景淵指出,許多糖友擔心水果太甜而不敢吃,但依美國糖尿病學會今年的糖尿病醫療照護準則,應均衡攝取包含水果在內的6大類食物,且要吃足份量;國外研究則發現,每天吃水果的人,罹患糖尿病風險降低12%,發生微血管併發症風險降低36%,以及每天攝取2份水果者,發生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36%。

不過,王景淵提到,台灣8成民眾未達每日水果攝取2份以上建議量,膳食纖維攝取量嚴重不足、缺少天然維生素與礦物質,增加罹患糖尿病機率。

營養師何明華指出,過去問卷調查發現,72.7%糖友會以甜度作為食物影響血糖的判斷依據,然而甜度不等於升糖指數,因為營養素不同,亦不可以蔬菜取代水果,水果具有保留較多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等特色。

何明華建議,每天攝取2份水果,大約是2顆棒球或網球大小份量,可選擇「2高1低」的水果,包含高營養密度,指在相同熱量中,食物含較多1日所需營養素的種類與含量,例如1顆奇異果含超過20種營養素就屬於高營養密度水果,同時可促進胰島素分泌與敏感性,也穩定血糖;高膳食纖維與低GI水果,則可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何明華指出,目前盛產水果包含奇異果、百香果、楊桃、木瓜、荔枝、番茄、柑橘、芭樂、西瓜、龍眼、酪梨、香蕉、芒果、水梨等都符合「2高1低」,可適時攝取、保持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