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進軍健身圈!為何有望強化會員黏著度?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在健身與健康管理的場域中,生成式 AI 正悄悄改寫會員互動模式,從單純的運動數據追蹤,進化為能夠即時對話、個性化建議,甚至建立情感連結的「健身夥伴」,而這正是提升用戶、會員黏著度的關鍵。

上什麼課、吃什麼,AI 都能量身建議

美國高級健身房品牌 Equinox 正在旗下 app 中,對員工(目前僅限內部團隊)測試一項生成式 AI 功能,能夠提供個人化運動安排與營養建議,目標是提升效率與會員體驗。

Equinox 技術長瓦魯利(Eswar Veluri)強調,這套系統的核心優勢源自其專屬數據,例如教練團隊累積的專業訓練資料,使生成建議更專業,也更加貼近個別用戶的需求, 有別於一般 AI 提供、普遍適用於大眾的建議。《Fortune》還指出,該系統生成出運動及營養攝取建議後,所採取的回饋機制,是根據使用者書面意見,而非傳統的「按讚」與否,不僅能更細緻的動態調整推薦內容,也讓會員在互動中更有主導感。

這並非 Equinox 在 AI 應用上的初次嘗試。他們過去已推出類似 Netflix 推薦片單的課程推薦功能,依據會員過往喜好、天氣狀況與常去場館位置推薦課程,這項功能一上線後即顯著提升了課程預約率,進一步降低會員流失率。

「我們只有一個商業目標,那就是讓會員更常來健身房。」瓦魯利說,用生成式 AI 搭建教練式建議、會員個性化推薦等作法,讓會員在健身體驗中感受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建議,都是為了強化會員黏著度。

AI 補上運動即時數據缺口,讓用戶更持之以恆

在台灣,力康運動醫學機構則將 AI 引入精準運動評估,將傳統依賴教練經驗判斷的模式,轉變為以數據為基礎的個人化訓練方案。

力康運動醫學機構執行長姬兆平向《Heho》表示,過去運動產業在與用戶互動時,有幾個常見的痛點,一是運動計畫「高度客製化」的特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運動能力、肌肉發展與健康需求皆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運動規劃;其二則是缺乏即時數據的回饋機制,使得使用者難以理解訓練過程中的細微進步,然而運動並非短時間就能見效,經常有民眾因為短期內看不到體脂肪的明顯下降,或未能直觀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便容易產生挫折感,甚至中途放棄。

於是該機構自 2023 年底起,導入 AI 運動分析、步態評估與肌力測試,協助教練制定更精準的計畫。首次到訪的會員會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運動健檢評估」,使用帶有感測器的器材即時產生專屬數據報告,涵蓋步態分析、肌肉使用情況、握力與動作精準度等指標,讓會員清楚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進步軌跡。這種科學化、可量化的回饋,不僅提升了訓練的精準度,也增強了會員持續運動的動力。

生成式 AI 化身「鼓勵型」運動夥伴

把生成式 AI 運用在健身場景中的,還有 Apple Watch 的 Workout App,其最新推出的 「Workout Buddy」,分析用戶即時運動數據,以及歷史健身數據,再利用生成式 AI 為使用者提供語音鼓勵與運動進度更新。

比方說,當用戶開始運動時,Workout Buddy 會以個性化的語音激勵開場,提醒你今天是第幾次訓練、還差幾步就能達成活動環目標;過程中它會即時報告里程、配速變化、新個人最佳等里程碑;結束時還會提供回顧:「你在 28 分鐘完成 4.3 英里,配速 8 分 58 秒,這是你 28 天以來慢跑跑最遠的一次。」

根據 Apple,Workout Buddy 扮演的是「運動夥伴」而非「教練」角色。它會在你表現出色時鼓勵你,而不會在挫折時批判;換言之,你不一定需要有突出表現,它也會基於你長期的努力,主動捕捉正面時刻給予回饋。未來 Apple 也期望這項功能能根據用戶意圖,例如挑戰個人最快跑步配速,提升辨識與回饋能力。

從健身、健康管理運用生成式 AI 的策略來看,可以發現 AI 不再只是紀錄、分析數據的工具,而是能主動理解、回應並陪伴使用者的互動角色。對品牌而言,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運用 AI 科技,讓自己從「提供服務」進化為與客戶「建立長期關係」,優化體驗,也讓品牌商品或服務有更深一層的價值。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echRadar》《Fortune》《Heho Sports》,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廖紹伶)

加入『 TechOrange 官方 LINE 好友』 掌握最新科技資訊!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半百年紀轉職不嫌晚 美容師靠職訓成功跨行健身領域 | 台灣好新聞 TaiwanHot

5個單腳「翹臀」挑戰!不僅能練出微笑線,還能讓腿型更筆直 | Vogue Taiwan

送走14歲愛貓!周慧敏自己剪髮、健身 振作喊:會做好媽媽角色 | CTWANT | LIN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