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運動後血壓穩就不用吃藥? 醫:錯誤判斷恐延誤治療 – 自由健康網


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指出,運動後血壓短暫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能反映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壓力狀態。(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運動完血壓就降下來了,應該不用吃藥吧?」這樣的想法,其實隱藏著高血壓管理的誤區。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指出,運動後血壓短暫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能反映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壓力狀態。正確的血壓量測,應該在休息至少5分鐘、情緒平穩的情況下進行,才能作為是否需要治療的依據。若以運動後血壓作為唯一判斷標準,可能會錯過真正需要控制的風險。

劉中平於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分享,不少患者會跟醫師說,「我的血壓不用吃藥,只要運動一下就降下來了」,甚至有患者專門量運動之後的血壓,用這個數字來判定自己沒有高血壓。劉中平提醒,「這是完全錯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中平說明,因為大部分的人在運動的時候血壓自然會上升,提供身體充分的血液供應;人在運動結束後,因為血液集中在四肢,以及血管擴張的影響,通常血壓會下降一些,這是人體的正常反應。

劉中平提到,血壓測量是希望觀察血管內的壓力,來評估對身體的影響,過高壓力長期會造成血管內壁的細胞受損,導致血管硬化甚至破裂的危險;醫師們希望知道血管長期的壓力,沒有臨時的外在因素干擾。目前建議量測血壓的時候要休息至少5分鐘以上,在平靜的心情的時候測量。運動或是情緒造成的臨時血壓波動,並不足以代表一整天24小時大部分的血管壓力,對長期用藥和治療的幫忙比較少。

劉中平提醒,要量測血壓一定是運動之前,一般建議運動後4小時內不用量血壓,因為比較沒有辦法代表長期的血管壓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2025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 高醫體系以專業與溫度打造高齡福祉藍圖 – ENN台灣電報

2025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 高齡宜居城市主題館 – ENN台灣電報

健康網》沈玉琳罹血癌 醫:3症狀中1項建議抽血檢查 – 自由健康網